一个真实的希拉里-第2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参议员们经常处于被动局面。支持布什的共和党参议员们虽然有些因循守旧,但在具体行动时却相当精明。希拉里对达什利说:“看来,我们需要一个‘战争工作室’,对付共和党。”
达什利对希拉里所说的“战争工作室”早就有所耳闻,那是希拉里在1992年为克林顿竞选总统时策划出的一种研究对付政敌的策略的组织形式。那个时候,“战争工作室”的两名干将乔治·斯塔法诺普洛斯和詹姆斯·卡维尔在对付歌女格尼弗·弗劳尔斯的整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两人都跟随克林顿进入白宫工作。
她想把这种形式运用到参议院中来,以有效地发挥民主党议员的重要作用。达什利毕竟是参议院中的老将了,他告诉希拉里参议院与竞选有很大的不同。
参院议政注重24小时占有舆论,让报刊电视反复向民众灌输同样的观点,这样才会赢得民众的反响。希拉里从来都是个从善如流的政治家,她觉得达什利言之有理,便开始调整自己的办事方式,尽力做到含蓄、机敏。由于希拉里谦虚、勤奋、善于与人合作,她很快得到参院多数议员的认同。参院环境和公共设施委员会,卫生、教育、劳动和保障委员会以及财政预算委员会都表示欢迎希拉里加盟共事。
希拉里由一名高高在上的第一夫人迅速地转变为一名勤奋、谦虚的参议员,得益于她在白宫八年积累的政治经验,也缘于她对政治极好的悟性。虽然她明白最亲近的人可能会成为最阴险的敌人,她依然想方设法与其他议员建立良好的关系,能够成为朋友自然最好。她的角色转换十分成功,不少参议员评价她没有一点前第一夫人的架子,称赞她非常勤奋、极具智慧、平易近人,和众参议员关系十分融洽。她很快建立了自己的朋友圈子,早在当选为纽约州参议员时她便曾说过:“今天我与各位议员分属于民主党、共和党,明天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即是为美国服务。”很快,她便在参议院中展露出锋芒。
2001年3月中旬,劳动和保障委员会委员会对布什的“教育改革”方案展开辩论。希拉里不仅在白宫时参与过教育法规的制定,就是在阿肯色当州长夫人时期,对教育也有过不少独到的见解,因此她很感兴趣,每会必到。
希拉里和许多民主党参议员发现,布什的教育改革方案问题很多,尤其是方案一味强调教育测试却对教育投入只字不提这一点,令人难以接受。大家担心,如果布什竞选时许诺的10000亿“减税”政策得以实施,非但“教育改革”经费无望增加,恐怕原有的教育经费追加也会难以保全。为此,民主党参议员们纷纷提出修正提案。可是,支持布什的共和党参议员们抱得很紧,态度不肯松动,修正提案无一项获得通过。参院中,民主党议员和共和党议员人数相当,因此每次表决,修正提案总是以“平手”———未能得到多数赞同而被否定。
对教育问题有着较深研究的希拉里自然不容放弃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进入参议院她便积极开动脑筋,各方征求意见,很快便提出了与教育有关的四项修正案,但参议院毕竟不是白宫,她不过是100名议员的一分子,想要通过自是需要费一番口舌,做一番工作,但希拉里的韧劲终于打动了劳动和保障委员会的主席杰福兹,甚至还获得了共和党参议员格雷格先生的大力支持。
辩论结束表决时,希拉里的四项修正提案终于全部获多数赞同而通过,被列入提交国会最后表决的议案。
第九章 何去何从二、让纽约从“911”中苏醒(2)
希拉里出任参议员头100天,就取得6项个人提案和66项联名提案被参院采纳的成绩,顿时令人刮目相看。
从2000年总统竞选时便对布什怀有不良看法的希拉里,自然会利用其参议员的身份对布什的一些行政失误提出批评。
2001年4月初,希拉里得知,政府将取消对学生午餐牛肉的沙门氏菌检测制度。为了推行“减税”政策、紧缩财政,竟然置孩子们的健康于不顾,希拉里感到问题严重,她当即找到达什利,要求发言。当时正值参院春季休会前的最后一天例会,希拉里的发言安排在晚上11点。因为第二天就要休会,大厅里的议员们显得有些心神不定。可是希拉里却面带微笑,从容不迫地阐述着自己的提案。她提请政府增设更多的食品卫生监察员编制。结果提案以全票通过。
希拉里在参院每每获胜,令有些共和党参议员感到不安。他们旧事重提,怂恿重新调查希拉里在她兄弟受贿欺诈案中是否有牵连,想以此煞一煞她的“傲气”。可是希拉里人缘好,参院司法委员会和赦免委员会都有人替她辩解,事态很快平息。
当然,作为纽约州的参议员,她自是十分重视塑造一个“关心纽约州利益”的形象。她打的第一个硬仗便是经历过“9·11”恐怖事件的纽约的经济重建。
“9·11”事件是美国遭受的最严重恐怖袭击,给美国甚至是世界经济都造成了不良影响,还使美国人自由假日就此结束。富于冒险精神的美国人可能做梦也不会想到,有一天生活会变得如此“战战兢兢”:购买防毒面具馈赠亲友,心理诊所门庭若市,旅游不坐飞机,喝水只喝罐装水,收到不认识落款人的信件决不拆封,决不攀登高于10层的楼宇,决不往人多的地方去……
“9·11”恐怖袭击之后,美国股市停业了四个交易日,直到9月17日才全面恢复营业。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复市成为美国股市恢复正常的一个标志,也是整个美国经济、社会恢复正常的一个象征。2001年9月17日,希拉里以前第一夫人和纽约州参议员的身份和美国财政部长奥尼尔、纽约市长朱利安尼成为纽约证券所的第一批贵宾,他们与证券交易所的全体工作人员首先为“9·11”惨案中的死难者默哀两分钟,在《上帝保佑美国》的歌声中纽约市证券交易所恢复正常营业。
2002年9月和2003年9月,希拉里多次出席“9·11”惨案的周年纪念活动,沉痛悼念那些惨案中的死难者。
她在环境保护和经济重建中都从纽约市民的利益出发,并且大力抨击美国第43届总统布什的政策失误,一个代表性的例证便是2003年白宫爆出的“环境门”丑闻。
“9·11”事件爆发后数周内,纽约曼哈顿岛的空气中一直弥漫着一种刺鼻的味道,让人难以忍受。然而,仍然有大量的办公人员在恐怖袭击后数周内就回到曼哈顿重新开始工作,因为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都相信美国环境保护局2001年9月18日公布的环境报告———“曼哈顿地区空气和水的质量达标”。
2003年9月初,美国环境保护局的监察长汀斯利指出,这份报告是在白宫的“修改”之后发布的。实际的情况是,在世贸大楼倒塌后,曼哈顿岛上一些有毒物质超标一千多倍。汀斯利在报告中称,白宫多次篡改和删除了环境报告的很多重要内容:例如,在9月18日提交的调查报告中,白宫将环境保护局提出的“抽样调查显示,在华尔街地区工作,对身体健康会有很大危害”等字样全部删除了,并且得出一个结论———“曼哈顿地区的水和空气是清洁的,不会影响人的健康。”丑闻曝光后,一些纽约市民在“9·11”后患上的怪病也终于有了一个合理的解释,那就是世贸大楼废墟的污染。纽约市在2002年初突然出现近千人患上哮喘,然而,在过去两年中,上述情况一直没有得到美国环境保护局的合理解释。
“环境门”丑闻曝光之后,希拉里立即表态要求政府“好好回答”关于坏境报告的问题,否则她会尽力阻止布什对环境保护局新局长的任命。在接受采访时,希拉里坦言道,她想以此方式来迫使政府“回答问题”。她说:“这是一个很大的事情,不仅仅与我所代表的人民的健康和安全有关,还与整个美国政府的信誉和民众对它的信任有关。”她选择了站在人民这边。
“9·11”恐怖袭击之后,纽约州华埠的经济与整个美国经济一样几乎陷入了停滞状态,希拉里对此表示了极大的关心与支持。作为“9·11”灾难的重灾区之一,华埠在各方面的恢复和重建都异常艰难,政府的救援计划严重不符合华埠的特点和需要,导致华埠很少受惠于政府的帮助。
但希拉里表现出了与美国政府不同的态度,并作出了她个人的努力,2002年5月初她写信给下城发展公司董事长怀特·海德,5月中旬下城重建公司即宣布将有3*9郾5亿美元专门用于华埠的救援项目。希拉里还说,她还就下城7000个救援申请被否决的问题和联邦灾难管理处的负责人艾尔·鲍联系了解情况,之后联邦灾难管理局即宣布申请条件和标准已经根据情况有所调整,受惠的将达到数千人,他们是“9·11”之后因为下城经济遭受严重打击的受害商家。
纽约已经在“9·11”惨案后苏醒,其中有希拉里不容抹煞的功劳。她的一位支持者称:“她是支持人民的,支持妇女,支持教育,赞成医疗保险,这是纽约所需要的。”
第九章 何去何从三、《亲历历史》(1)
2003年6月9日,希拉里的回忆录《亲历历史》(英文本《LivingHistory》)在美国国内上市,《亲历历史》厚达576页,同时还将发行由希拉里亲自朗读的有声版。封面以希拉里的一幅黑白照片作底,金色的手写书名也出自她的手笔,当天就热销20万本。面市后,希拉里和她的回忆录便牢牢占据了美国多数媒体的头条位置,整个夏天,美国人在一股由她的回忆录所刮起的希拉里风的吹拂下度过。
6月9日上午,希拉里在纽约举行了其自传体回忆录的首发式。数百名读者前往为其捧场。
她的回忆录不仅全球发行,而且异常火爆。在曼哈顿举行亲自签名售书时,数千人蜂拥而上。最后走出簇拥的人群时,无限欣喜的希拉里只说了一句话:“我的手都要签断了!”《今日美国》报认为,此书可望成为“今年出版界和政坛的头号大事之一”。该报分析道:
称之为出版界的大事,首先是因为两个数字,100万册和800万美元———《亲历历史》的首版印数高达100万册,创下了近年来非小说类图书首版的最高印数。而其出版商西蒙&舒斯特公司两年前为此书与希拉里签下800万美元的合约,并预付了285万美元,这一数字目前仅低于教皇约翰·保罗二世自传的850万美元的稿酬,以及克林顿明年出版的自传1000万美元的稿酬。
至于“政坛大事”,则因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统的竞选之路可能就此起步,显然,本书的目的,并非是说出真相,更非一个怨妇的自我表白。希拉里要在书中,以及通过此后一连串的促销活动遍游全国,向选民展示一个“全新的”、更为“积极”的正面形象,为数年后的大选积累政治资本。
回忆录在美国的各大书店都成为畅销书,而在过去通常都是唱片集或者“哈里·波特”新书才有这样的待遇。政治家的回忆录在希拉里之前从未受到过如此的欢迎,这或许与公众的窥私心理有极大的关系,而希拉里除了讲述她对政治的见解以及作为第一夫人的各种国内国外政治活动之外,更多的篇幅是叙述她的童年、母亲、她的女儿,尤其是描述她在莱温斯基案中的痛苦感受,并且首次披露了她在与克林顿几近崩溃边缘的时候曾求助于婚姻咨询。有多少读者是奔着性丑闻而去的就不得而知了。
回忆录在世界各地也是一片火爆的热销场面,它共在世界16个国家同步发行据法国图书市场统计,此书自发行以来一直占据着非小说类图书销量第三名的位置。
中文版权的争夺大战曾在中国一度闹得沸沸扬扬,最终被译林出版社以2万美元购得,同样大受中国读者欢迎,自8月3日在中国出版以来已至少印刷了4版,发行了20多万册,但让人觉得兴味索然乃至迷惑不解的是据旧金山新闻与信息网站称,译林出版社的版本有所删节,以至希拉里回忆录的美国出版社西蒙&舒斯特对此表示震惊。他们还援引希拉里的话说:“他们删改我的书,就好像他们试图改变我本人一样。”译林出版社一位负责人称出版社是自行作出那些改变的,并没征求官方意见。他还说他翻译克林顿夫人的书相当赶时间,因为译林出版社不得不和中国兴旺的黑市出版业竞争,所以译林没时间和美国方面商讨有关改动。
此事在网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有代表性的文章是余杰的《文本互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