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25年 >

第6节

25年-第6节

小说: 25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募钦摺R桓鲎匀欢坏奶ń住�


第一部分 江山巨变 谁主沉浮第14节 一夜之间

  1992年 黄鸿年  黄鸿年并不是一夜之间成为争议人物的。  黄鸿年年近50,新加坡籍企业家。但他更像个中国人。不仅因为他是印尼著名华人财团金光集团董事长黄奕聪之次子,也不仅因为他的中策公司总部设在香港,更是因为,1960年,12岁的黄被送回国就读于北京26中,1966年毕业后,经受文化大革命洗礼,并到山西插队。整个一知青。  黄鸿年的故事,恰恰说明国籍的不重要。  黄鸿年出国后,协助其父经营家族产业,70年代末期大举进军新加坡股市,金光集团遂有“过江龙”之誉。黄自称,自1984年即有志于以兼并收购的方式重组改造中国老国有企业。80年代末,黄脱离家族自立门户,在港以中策公司为基地,伺机进入中国大陆。1992年,中国经济加速,机会来了。  中策公司开始大量收购国有企业,步骤大致如下:投入资金与国企合资,通过增资上项目等方式取得合资企业的控股权,将股权纳入海外控股公司名下,海外上市套现,实现滚动收购。  比如橡胶轮胎行业。两年间,中策分别收购了太原双喜轮胎公司(注入499.8万美元)和杭州橡胶厂(注入1524.9万美元),将股权纳于在百慕大注册的中国轮胎控股公司名下。而后以ADR方式增发新股,并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共募资1037亿美元。之后,又用所募资金收购了重庆、大连和银川等地的三个橡胶厂,资产规模大增,这5家企业有3家是中国轮胎行业的9大定点厂。  用同样方式,黄鸿年还杀入了中国啤酒行业。这些都是进口关税较高的行业。  黄鸿年最有名的是一揽子收购泉州全部37家国企,组建中侨公司。到1996年,这些企业全部走出亏损,而收购前的1991年,这些国企每年亏损911万,6000名职工在家待业。  黄鸿年的戏法儿引来纷纷议论。赞成者称:这种做法是国外金融资本的正常操作,至于转卖股权,实际上是二次招商引资,有利于企业和当地经济的发展。反对者说:此事虽合法却不合理,黄购买两家轮胎企业的控股权不过用了3000多万美元,可收回的钱却大大多于此数,都成了中策一家的盈利,这是典型的投机挣快钱,占了我们的便宜。  对此,中央上层没有明确表态。  甭说把国企卖给老外,就是自家人买了,也够刺激的。过去这叫化公为私,拆社会主义基石,大逆不道。必为此,陈光40岁,就花白了头。  陈光是山东诸城市市委书记。国企的半死不活,叫陈伤透脑筋。从1993年1月到1994年7月,诸城市把原国有或集体企业都卖给了企业内部职工,在中央还没有法令时,就搞了股份合作制。因此,陈光就被叫作了陈卖光。  陈卖光如今的日子想必好过了。如今比陈更大的官,比如省委书记,都在吆喝卖企业,今天的口令是“靓女先嫁”,今天的春联是“差的送,好的卖,实行非公有化一步到位”,今天着急的是怎么不多来几十个黄鸿年!  黄鸿年把资本运营带进了中国大陆。如今资本运营是个时髦词,人欲为之——这可比马胜利那会儿强多了。  年度背景  1.【办公司热】全民办公司热又一次席卷全中国。在北京,许多申请办企业执照的单位或个人都被告知,库存执照已发完了,正在调运。在上海,连续半年,上海市工商局每个月都发掉2000多个个体营业执照和150多个私营企业执照。“办公司去!”这是当时黄浦江两岸最时髦最激动人心的话题。北京的人民大会堂过去每年需要国家财政拨款几百万元,而今由于经营第三产业已自给自足,1991年经营总收入达1990多万元,1992年可望突破3000万元。金钱热力四射,5月16日,青岛一个手提电话号码以11万元高价被买走。  2.【深股暴市】股市亦大涨大跌,热情四射。8月9日,深圳发行1992年度新股5亿股,在百万股民疯狂地抢购新股认购表的同时,一些金融证券从业人员及公安、武警、保安人员竟也利令智昏,在众目睽睽之下公然营私舞弊。8月10日,深圳市几家新闻单位众口一辞:“此次发售工作体现了公正、安全、高效的原则。”傍晚,一些人要求见市长并上街游行请愿,与公安干警发生冲突,其间多辆警车及民用车辆被砸坏烧毁,警方动用了高压水枪及催泪弹。后查实,在300个发售点中,有95个点受到群众举报,到12月10日,自查内部截留私买的抽签表达105399张。与深股暴市同创中国第一的是康柏华,他住在上海浦东陆家嘴地区,因忍受不了炒股亏损6449.55元,于5月12日自缢身亡。  3.【过物价关】中国物价改革闯关成功,9月1日,国家物价局宣布,从当日起国家将571种生产资料产品定价权交给企业,同时将22种产品价格下放给省级物价部门,至此,由国家管理的物价品种剩下89种。想那1988年夏天攒足了劲要闯物价关,硬碰硬折返而回,经过3年疲软的潜伏,一睁眼物价关却悄然已过。谁主沉浮?从理论上说,当时老百姓手里的钱已可以把整个国家买下来——社会个人资产已近1.3万亿元,而国有资产总额只有1万亿元左右。老百姓既已如此之牛,许多事国家就撒手不管了。比如上大学,12月8日,国家教委说,今后学生上大学要缴费。  4.【砸三铁】国家想撒手不管的另一大事是工作岗位,砸三铁是当年一句响亮的口号。2月,河北省省长提出,争取在年内有60%的企业打破铁交椅、铁工资和铁饭碗。但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倪志福表示,1.3亿中国职工是企业改革的主体、改革的动力、改革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改革的局外人,更不是改革的对象。正是由于城里活儿不好找,一些城里人跑到乡下(当然是沿海地区富裕的乡下)打工,或花钱把自己的城市户口迁入农村,农民好歹有块土地,也算有产阶级。但福兮祸兮说不准。深圳市政府7月宣布,特区线内4.5万农民将一次性转为城市居民,173个自然村村委会将在年内转为居委会。这些新市民是否也存在被砸三铁问题?是否借此使传统的农民让出土地?  5.【一肩挑】与砸三铁同样响亮的口号是一肩挑。年初,赵福庆一肩挑了江苏淮阴市靖江棉纺织厂厂长和党委书记两副担子。同时,淮阴市另有11家大中型企业也照此办理。6月,湖北省做出决定,所有的小型企业和有条件的中型企业可以实行厂长(经理)、书记一肩挑,以保证厂长(经理)负责制的真正落实。一肩挑实际上是在党政分不开的情形下的一种实际做法,而且反映着经济的宽裕,因为只有在宽裕的形势下才可能由着厂长带着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跳荡。而形势严峻时,党委的纵向保障作用便显得重要起来,便有“党委领导下的”云云,以便企业服从国家的利益大局。再过10年,一肩挑变成了省委书记和省人大主任一肩挑。  6.【施大爷】一夜之间,上海市民惊奇地发现,保险竟被推销上门。到了后来,上海人竟习惯了,保险单就是要上门卖的。改变了上海百姓习惯的是美国友邦保险公司。友邦公司早年间在华营业,解放初退出大陆,1992年10月2日回到上海。这一年不仅友邦回来了,一位叫施拉普纳的德国人也在6月入掌中国国家足球队,被中国百姓尊称“施大爷”,尽管施政绩不佳。与老外进来的同时,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4月16日,中国蓝盔部队军事工程大队奔赴柬埔寨。这一年,中国的个体户也开始到国外做生意。让人心惊肉跳的是土地大贱卖,比着便宜奉献给老外,说是舍不得孩子套不来狼。  7.【重奖科学家】科学家当然不是狼,但珠海舍得“孩子”。3月9日,珠海重奖科学家,有轿车、住宅和奖金,很尊重科学的样子。堪与对照的是,6月举行的首届中华广告模特大奖赛,“中国第一美女”仅冠军杯便价值100万。后来科学家自己奖励自己了,1997年,留英博士沈浩以专有技术作价510万元,占深圳市汉德胜化工涂料有限公司17%的股份。1992年7月30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版权公约,这当然是尊重知识的一大举动,虽然真正落实还路途遥远。安乐死在知识和法律上得到容纳是在6月25日,中国首例安乐死杀人案被告人蒲连升和王明成经过6年审理被判无罪。  8.【有奖销售】有奖销售到底是否算合法竞争,一直没有定论,但确实闹出惨剧。11月5日,一架促销飞机在河南原阳城作超低空飞行,突然撞在黄河大厦上边的铁柱子上,飞机坠毁,33人死亡,46人重伤。虽然销售大战愈演愈烈,但有些商家还是不懂得尊重消费者。5月15日,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受理了中国首例名誉侵害案。1991年12月23日,北京国贸惠康超市以两名小姐偷东西为由搜身。后惠康超市败诉,但其后搜身事件仍屡屡发生。  9.【开发浦东】4月3日,七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世界罕见的三峡工程,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此前的3月10日,上海市市长黄菊宣布,中央又给上海5项审批权筹资权,上海浦东开发由此开始。据说,邓小平曾后悔,当年办特区时没有包括上海。  10.【歌星出场费】据报,当年走红歌星的出场费是:韦唯6000元,毛阿敏5500元,杭天琪5500元,刘欢5000元,李玲玉5000元,张行4500元,范琳琳3500元,解晓东3000元,蔡国庆3000元。


第一部分 江山巨变 谁主沉浮第15节 区别不大




第一部分 江山巨变 谁主沉浮第16节 政权财权一把抓

  1994年 王洪彬  大凡村里的头儿,必是政权财权一把抓。禹作敏是天津静海大邱庄党支部书记兼大邱庄农工商联合公司总经理,王洪彬是河南临颖南街村党支部书记兼中原工贸公司董事长。但1994年,王洪彬的工资只是每月250元,没有奖金,没有提成,旁的啥也没有。  不仅是王洪彬,村领导一律如此,中层干部拿200元,普通职工也不搞计件工资,不搞承包责任制,依然像以前一样,按进厂早晚定级,区别不大。  王洪彬当年42岁,他说:除了合作化,中国农村经历过的一切,我都是亲身推行者。我认为,外地的一些做法至少在南街村是行不通的。60年代搞三自一包,挖一分地多少钱,出一炕烟多少钱,先讲价钱再干活,我看那不是社会主义。后来搞联产承包,村里刚刚积累的集体经济砸锅分铁,砖场散伙,农田基建没法搞,群众生活在我们这儿是下降的。  王说:这几年我们把土地又集中起来,成立一个农业队,还是敲钟出工,其他人搞村办企业,这才有了全国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基地,有了全市的第一个亿元村。  王说: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我最大的收获是心理得到了平衡。我们这里基本上没有贫富差别、城乡差别、干群差别,真正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一人有难,千人支援,真像一个共产主义小特区。  在南街村,每天清晨叫醒村民的,是高音喇叭里歌颂毛泽东的歌曲《大海航行靠舵手》。  在村中心,有一座10米高的毛泽东汉白玉雕像,占地近百平方米的基座正面有一民兵站岗,着军装,标准姿势,一天24小时轮换。  雕像基座碑文写着:“禾苗生长靠雨露阳光,南街兴旺靠毛泽东思想,这是南街人在长期实践中取得的共识。正是毛泽东思想照耀南街人从黑暗步入光明,由贫穷走向富裕。村党支部怀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逐步扩大公共积累,跨越小康,向共产主义迈进。一个具有高度精神文明和高度物质文明的共产主义的新南街正在中原大地崛起。”  南街村党小组每周都有例会和义务劳动日,村民时常写学习《毛泽东选集》的心得体会,年轻人谈对象要首先向团支部汇报申请,结婚亦安排在一年一次的婚礼上,不得自定日子。如有人损害集体利益或干了坏事,只要有群众提出,便可召开双文明学习班,当事人站在前台接受批评质问,有的还要穿上一种标志参加学习班的黄马甲,白天用人力车往工地运砖,晚上住在村里保存下来的破房子里,吃窝头菜汤,忆苦思甜。“让他们丢丢人,想想好日子是咋来的!”  这使人恍若隔世,似乎回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但南街村民的日子可要比六七十年代强多了。  一个叫张秋云的女人说:“我们这钱没啥用,面粉、水、电、煤都免费,逢年过节还有各种副食品,连葱姜胡椒面、戏票电影票都是发的,孩子往学校一送,啥都包了,校服厂服都是发的,俺娘家人都说我掉福窝里了。南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