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根文化与商业智慧-第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铩2⑶腋娼肷倘耍币涣降氖焙颍驼鄹#蝗绻倍剑驼勐唬蝗比剑驼凼佟=扛鋈俗陨淼母B皇佟⒓彝サ母B皇伲胝飧龀屏恐厥欠窆嚼Π笤谝黄稹�
当然,你们看历史记载,也可以看到。湖南电视台,有个电视剧故事,有一个经营粮食的老板娶了个媳妇,这个老板短斤少两,卖粮食的时候一斤一定要少半两,而且他请做称的师傅,做一个假称去称。他的媳妇,同样把这个做称的师傅叫回来,用一倍的价钱,请这个师傅把称码加大,弄个十七两是一斤。这样,一年下来,家里生意极好,每卖一斤等于送了半两给顾客。这一扣一送,其中体现的是道德,体现的是这个家庭福禄寿是增还是减。这样的故事,在古代比比皆是,都与道德相关。
所以道商,就在我们社会当中,在我们行为当中,并不神秘。在我们的心里,在百姓心中,就有一杆称。如果我们不公平,唯利是图,那么百姓心里的这杆称,就能够称出我们道德的缺斤少两,也就会远离我们而去。所以要辨证看待在商业活动当中,如何掌握和恪守善正德经营原则。从这一杆称上面,我们就可以延伸出很多做人的哲学,以及经商的诀窍和基本的礼仪。
我们在道商与常商的差别上,要掌握一些要点,这样有利于我们在道商论坛上去深入剖析什么叫道商、什么叫儒商、什么叫俗商。道商只有一种,但是在常商里面,却分为儒商和俗商,因为老子在揭示世界运行基本法则的时候,就说过一句话:“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世界的基本法,是有形有象的系统,都是这样产生利而益于人的一个领域。其中真正能够发挥作用的,却是“无”,是肉眼看不到的能量流,是其中的虚,是其中的空。虚和空里面暗藏的能量,才是这个“有”是否存在价值的评判标准。但是,由于世人只看得到“有”,而看不到“无”,也就常常颠倒而用,本末倒置,常常也就导向了错误的方向和路径。
“无之以为用”与“有之以为利”并举同重,聚和散,首善符德合道,这样的类型,就称之为“道商”。用“有之以为利”为最终目标,恪守信与义,信与义就是五德的两个子枝,恪守了信德和义德,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样的类型,可以说是儒商的一个重要特点和界定标准。以“有之以为利”为最高和最终的目的,不择手段去取利,则是俗商,就是俗世间俗不可耐的商人。他们只知道取利,而不顾及对象的利益,唯利是图。
这类商人,大家都有数,现在我们国内很多郊区的一些街边小型加工厂,常常是藏污纳垢,是隐藏这些俗商的孪聚之地。比如说,地沟油的加工厂,是不是俗商行为呢?他们只顾自己取利,而将大量从餐馆收集的残汤剩羹,回收地沟之油,回收熬炼之后,然后又投放市场,不管使用者是否会生病,不管这种油是否符合人类的生理需求标准,只要钱到手就行。
现在,我们吃素都难,在蔬菜的保鲜上面,大量的商人,这些俗商用化学剂装扮蔬菜的鲜嫩,而不计这些喷洒的化学剂给人类肝臓和肾脏带来的健康损害,只要卖出高价钱,就不择手段,这同样也是俗商。所以,在人类滑到道德底线的时候,这些现象就极其严重。
分析这三类商业人士生存的内环境,从道学观点,我们可以看出从事道商的人,必定有一个内圣外王的修身过程。这个内圣外王,无论是先天福慧福德所带来的内圣外王,还是这一生通过求师访道获得了验证方法,或是经过自我修养而获得的内圣外王,都帮助了他们的道德人生定位。这样的人生,就不是一个常规简单的人生观,而是一定具备有道德的人生观。当然,细分下来,他们可能具有佛学底蕴的人生观,或者说具有道学底蕴的人生观,那么这一类道商他们肯定是慧智同功的。这一类人的商业仕途以及事业的发展过程,一般来说,都是比较具有强劲的后势,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比较强,因为他们容易进入一种慧智同功的状态,也就是左脑和右脑同时在运用。他们捕捉商机的能力,常常极其精妙和准确;他们灵感直觉的诞生,超越了常道中的一些商人,很容易成为商界的领军者和带头羊。这就是道商内在的一种精神面貌,支撑着自己商业事业发展的正确取向。
虽然说,无论道家还是佛家,多数强调是因为往世的福德积累,积修深厚,这一辈子的福慧这么好,才能取得成。但那个原因,只能说占50%…60%,那只是个基础。他们的慧智同功运用、智慧的开发,才是这一辈子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保证。儒商者,常常是仅用外王,他们的心窍常常开得并不充分,内圣的支撑并不典型,所以儒商常常是用智谋,用智谋取胜的人数多。所谓小胜用智取,这是很多商人的一个说法。实际上,这并没有展开人类心灵和生理上的现象来进行分析。愚智局限在只使用左脑的功能,而右脑的功能并没有完全启动和应用上去,这是它的局限性和不全性。虽然他们能够恪守一定的信念和义德,来博取商海的成就,但是他们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常常并不强劲,也就容易局限在往世积修的福慧之上,难以再继续发展。
我去年结识一位南方商人,他是南方某大城市中大概是位居第二位还是第三位的地产商。他在十年之前,就有此体会。于90年代初,下到商海,拼搏于建筑行业,一步步做起来,做到一定时候就停滞不前了,无论再怎么殚心竭虑,点灯熬油,想办法、想发展,始终处于瓶颈阶段。实际上,那个人面相上就挂着他的福德就是那么多,从面相上就可看出,他到了瓶颈期是因为先天福慧用完了。他就谈到自己的体会,后来自己之所以能够跻身于这个城市房地产商业的前三名,是因为受到一位老师的点化,那位老师让他诵读经典,称颂名号。他一接受这个建议,就如获至宝,早晚一定跪诵上1小时之久,三个月后云开雾散,商途纷纷向他打开了。我对他解释说,这个方法也就是中国古文化中的造命,自己再造自己的命运。中国文化当中,不仅有再造自己的命运,还有再造自己的性和命,也就是再造生命,这是一个完整的大系统。去年我去南宁开会,他一见到我,就拉着我的手不肯放,表示要继续跟进学习和实践再造自己的性和命。
事业成功了,对自己的性命就要高度负责,就应当性命再造、命运再造,同时并举。这类同仁,就是商界的明智者。事业和自己的生命健康,应当是捆绑在一起的,而不能像一般的儒商、俗商那样,舍命搏钱财。钱财搏到手后,命也完了,那就是得不偿失。俗商的特点,是“舍命不计后果”,这也是老子《德道经》第一篇里提示的“愚之始也”,是愚昧的开始,去性从心,去心从脑,用自己大脑的认知,而且还只是左脑的片面认知,来进行商业运作,跌入唯利是图、同时也是损人害己的商业营运模式当中。这不仅给自己生命带来威胁,给事业带来困窘,还给家人带来无穷的祸患,也就是佛家和道家所说的因果关系的恶性产生。所以在道商场领域,我们要看清这一点,并要掌握好。
浙江,在国内及至于在世界的商界,都是有名气的地域。我在海外讲学时,所碰到的海外华人精英几乎60%都是浙江的,的确一说起来是哪儿的人,浙江义乌的占了很大的比例,他们在世界各地打拼,非常优秀。当然,现在是表现在为商。实际上,大家的根还是产生于我们深厚的文化底蕴,之所以浙人商界精英特别多,也有其历史的原因。中国文化历史,西部逐渐东移和南行的古文化生物圈,在殷商周秦时代,浙人常常是昆仑山脉那一带中华祖先的迁移者,他们把厚重的道德根文化文明带到江浙地区。但由于统治者剥夺了这些皇亲贵胄的政治权力,被迁徙的东移皇亲贵胄,在与当地人同化以后,迅速转向了文化与商业领域,这是这个地域文化的特点。大家不可以认为浙江人就是经商,实际上他们很可能就是夏、商、殷周精英的后代,是优秀精英的后代。这个文化底蕴,目前从这个区域发掘的文物、文化底蕴、历史、商业才能、智慧才能,都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浙商是非常优秀的,而且著名的浙商近代在全国也占了很重要的比例。
商界,关键要采用道商的“用无”。商家虽然讲利,用无与求利是否能和谐统一,是否能够谐同,道和商是否能完美结合?回答是肯定的,可以结合在一起。只要我们建立信德,建立对天道的信仰,尊道贵德,就成了我们五德的支撑点和存在体。信德确立,才能做人,才能经商,才能信商。胡雪岩有个故事,大家可能知道。有位当兵的,当年在他那里存了一万两银子,既不要利息,也不要存折,单据也不要,就走了。后来,这位存款的士兵战死了,战死之前,委托他的战友去取钱带回家,胡雪岩不仅仅调查落实来人的确是这位存款人的委托人,非常重信誉地将一万伍千两银子,连本带息全部给了人家,没有侵吞,这就是以信取义。信义联盟,体现了道商的特征之一。
老子所讲《德道经》55章“玄中”:“三十辐同一股,当其无,有车之用也;燃埴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从商人的牟利方式,拿碗打个比喻,就可以看到如何和谐完美地将道和商融化在一起。突破我们心灵的障碍,完美一体地认识我们的商业发展,规范我们的商业行为,纳入道德机制之中。比如经商者,有形有相的作为,都是这个碗壁。这个碗壁,既有木头的,也有陶器的,也有瓷器的,有粗制的,也有精制的,但所有任何外在努力和形式,都是碗的壁,而不是碗的空。真正有用的,恰恰就是中央的空余部分,如果没有碗中央的空,这个碗就没有任何作用,做个实心的碗,就卖不出去,人家不要,因为不能盛东西,所以有了这个空,看似非常没有价值,没有用,但恰恰是空才使碗具有了使用价值。
我们的商业行为,只要把握住了“内圣而外王”,把握了内空,里面不要装垃圾,就是在从事道商了。而外王,采用最好的模式,自己的价值也就会在社会上提升。这个道理,应该容易把握和理解。这个道理,用在企业、事业、家庭,都是非常和谐完美的统一体,没有虚妄。这个外王、这个外壁,可以尽善尽美,但千万不要忘记:中空才是最有用的。只要保持心灵的空灵明静,善正合德,并不在乎于自己外相如何,对社会、家庭都是具有使用价值的。所以,老子在此非常精明地指出:“无之以为用”。“有”,只是取决有利于和有益于承载这个空。这个空一旦具备,对个人的人生、修身、商业行为和其它事业,也就把握了道性的整体,将道用在生命与事业之中。“无”,并不是单纯地看到空无,也不是下面四点水的“無”,而是元气之“
”,元气之“
”通天。现在简体汉字,吸收了古代的元气之“ ”,采用了道家的“ ”来替代繁写的“無”,现代人易混淆,看到“无”,就以为是什么也不干,这是完全错误的。因为他们没研究帛书《老子》五千言和《黄帝四经》中的“”,强调的是道的能量,《说文解字》曾经还保留了对“无”的解释:“通于元者,通于根本,通于大道,通于元气,通于大道的行为、努力和实践是无为”。
道家的无为,是把握自然客观规律的最大努力,而不是坐以待变,常常是主动的努力。当然,不是现在智能所解释的“争”。因为黄帝讲了“夫争作者凶,不争者无成功”。连“争”与“不争”,道家都有一番详细的解释。我们对老子的思想,要有正确的认知,“
”是“元”的出头,是天地之间正气的连通,是人在天地之间,把握天德地气的运行客观规律,去行动,去努力,符合和达到自己的天人合一,称之为“无为”。在经商过程中,就可进入某种无为而治,企业的治理、体内的治理,都可进入到道学的无为而治,那就是道商的灵活运用。包括“为”字也是这样。“为”,是作为、行为,但如果不按道的制约去行为,就是私心贪欲、妄想执著的行为,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