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术案例大全-第22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防范要诀:不要心有贪念,别人中奖了是别人的事,怎么会让你占便宜,更何况中奖与否并未经权威部门鉴定,中奖岂是那么容易。
骗术六:手机诈骗
骗子以价值10多元钱的模型手机,谎称是拣的,自己急于用钱低价卖给受害人;或与受害人搭讪套亲近,或以(骗术研究网 163164 )谈生意为由,约受害人一起共餐或喝茶,借口自己手机无电或无信号,借用受害人手机,趁其不备溜走。这类诈骗,嫌疑人作案多在车站、商场、餐厅、茶房,人流量大、门户较多、便于逃离的地方。
防范要诀:不要贪图便宜,购买手机等物品应到正规商店。不太熟的人向你借贵重物品应谨慎对待,即使相借也不能让他离开你的视线。
骗术七:冒充学生诈骗
犯罪嫌疑人借寒、暑假新生报到、学生返校时段冒充学生,谎称财物丢失或被盗,骗取真正的学生信任,以借钱为由达到诈骗的目的。这类诈骗嫌疑人作案多在出站口及附近寻找诈骗对象。
防范要诀:对在校学生要进行必要的防范教育;学生出远门,最好有大人相伴,或多人结伴。
骗术八:零钞换整钞诈骗
骗子以零钱多为由,请求受害人将大面额钞票换给他,在当面数给受害人后,又谎称数错立即要求拿回重数,用熟练的手法趁你不备抽取其中几张。因当着受害人的面数过,一般受害人不会第二次数,即揣进口袋,结果上当吃亏。这类诈骗嫌疑人往往是在车站附近的小商店或兜售水果商贩。
防范要诀:钞票当面点清,过后难认,自己多数两遍不会有错。
成都市公安局站前分局局长李运宪为此提醒旅客:坐火车外出时不要带大量的现金在身上,存折或信用卡密码要注意保密,要保管好随身携带的现金和物品;身份证、家庭住址、手机号码、住宅电话等要注意保密,特别是在公共场所,不要随意给人留下家庭住址或电话号码;不要让未着装或不能出示工作证件的工作人员对你的物品进行检查;对物品、货币判断不出真假的情况下,千万不要调换或购买;对家里要出门远行的人,特别是学生或老年人多讲一些防诈骗的常识,让他们提高警惕。
骗术更新时间:06…8…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163164
第511章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单纯澳门女生上假北大研究生当
【案例导读】
人们往往认为读书人都是知礼节的,可以信赖的,可是当遇到了“李鬼”你就要警惕了,否则善心不但没有回报反而损失财财物……
【案例正文】
两个经过乔装打扮的“北京大学研究生”自称被人偷走了钱物、银行卡,急需借银行存折来抵押取回论文,如此老套的骗术,却一再得逞。失去3400元港币、3600元人民币的单纯澳门女学生依婷(化名),昨日向记者讲述了被骗的经历。
12月27日晚7时许,澳门女学生依婷在南宁市大学路一所大学的图书馆门前,遇到了两位身材高挑、穿着得体的男女学生。男学生高约1。80米,女学生高约1。65米,他俩礼貌地向依婷问路。
依婷热情地带着他们去到西大门口。边走边聊,依婷得知男女学生都是“北大的研究生”,这次从香港写论文回来,经过南宁时,不慎(骗术研究网 163164 )被人偷了钱物及银行卡,无奈之下只好来找一位西大的老同学,但因找不到正在发愁。
依婷十分同情他俩的“遭遇”。此时,男学生借用依婷的手机,拨通了“北大导师”的电话,“导师”请求依婷将银行存折借给他们用于抵押,以便拿回放在机场电脑里的论文。依婷毫无防备地拿出了随身携带的银行存折。女学生说:“没有密码,到了机场,安检人员问起就糟了。如果不能按时交论文,我俩就难以毕业。”单纯的依婷又将密码告知了女学生。
12月28日上午,依婷意外地接到了男学生的电话,他告诉依婷,因为存折里的金额不够,论文仍未取出,让她再将2000元钱存入他的账户中。依婷没有多想,又将2000元存入男学生另外提供的账户。当日下午,身上没有多少生活费的依婷,拨打了男学生的电话,一直无人接听。依婷隐约感觉到被骗,于是到南宁市城北区五里亭派出所报案。经民警提醒,到银行挂失存折时,发现存折里的3400元港币、1600元人民币也全部被人提走。
骗术更新时间:06…8…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163164
第512章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高额回报为诱饵 犯罪花样百出
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吸引群众集资等花样翻新的合同诈骗案、集资诈骗案相继在成都市锦江、青羊等城区发生,涉及受害群众2000多人,涉案金额合计达4000余万元,给群众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经济损失
【案例正文】
2004年以来,以“认养鸭子”“认养虫草”“联营销售保健品”为幌子,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吸引群众集资等花样翻新的合同诈骗案、集资诈骗案相继在成都市锦江、青羊等城区发生,涉及受害群众2000多人,涉案金额合计达4000余万元,给群众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社会稳定。面对花样百出的诈骗犯罪,广大市民应注意提高识假防骗的能力,谨防上当。
据成都警方介绍,不法分子以合法经营机构为掩护,以中老年人为侵害对象,采取各种花招,许以高额利润,诱骗受害群众认购、认养其公司“产品”,大肆骗取群众财物。截至目前,成都市公安局共接到群众报警200余次,受理此类案件10余件,已立案侦查7件。
成都警方介绍说,该类犯罪的作案手段和伎俩主要有四大特征:一、犯罪分子利用部分群众投资心切,以高息或高额回报为诱饵,拉拢引诱受害人“入套”;二、犯罪分子专门针对中老年人辨别能力不强的弱点,花言巧语,设下陷阱;三、犯罪分子以(骗术研究网 163164 )使用虚假身份证明,注册虚假公司,开发虚假项目作掩护,欺骗群众,逃避法律惩处;四、犯罪分子实施诈骗得逞后,将大部分赃款瓜分、挥霍殆尽,受害群众的经济损失很难挽回。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特别是中老年群众,对此要保持高度警惕,切莫上当受骗。在面对五花八门的宣传和高额回报诱惑的时候,要多留心和慎重考察所推荐项目和产品的真实性及合法性,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的至理名言,切勿轻易将自己的血汗钱用于这类不安全甚至血本无归的“投资”;其次,尽量让自己的儿女、家人、朋友知晓实际情况,让大家一起协助识假防骗,不要因为一时冲动或赚钱心切,盲目“投资”。一旦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一定要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犯罪,并尽可能地收集有关证据材料,配合公安机关共同打击这类诈骗犯罪活动。
此类诈骗犯罪也提醒工商部门,应从源头上抓好、把住工商企业注册登记关口,做好法定代表人审核和对公司的事后监督工作。
骗术更新时间:06…8…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163164
第513章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警惕祝福短信成骗钱陷阱
【案例导读】
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节假日期间,一些骗子冒充手机用户亲友给机主发诈骗短信,诱导机主给高收费电话回电,从而骗取别人钱财。广大群众应该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案例正文】
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节假日期间,一些骗子冒充手机用户亲友给机主发诈骗短信,诱导机主给高收费电话回电,从而骗取别人钱财。广大群众应该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1月3日18时58分,记者接到号码为13809986989的短信:“你久未联络的朋友13854198153为你送上神秘的礼物,并有特别的留言给你。祝元旦快乐!请立即用固定电话或小灵通拨打11699599。”出于谨慎,记者咨询了山东省移动通信“1861”服务热线,话务员告诉记者,这种短信十有八九是诈骗短信,一般是声讯台或高收费电话,最好少搭理,不然容易上当受骗。
话务员告诉记者,诈骗短信一般是犯罪分子通过群发方式发送,利用群众的温情或贪图小利、妄想一夜暴富等心理,达到诈骗目的。一些诈骗短信诈骗额虽小,但由于发送面广,骗子也能“收获颇丰”;而有的诈骗短信诈骗额甚至能达到几百万元!(骗术研究网 163164 )话务员提示,遇到下列五种短信内容应该引起警惕:一、手机号码中奖,奖励笔记本电脑等高价物品;二、海关罚没汽车、电脑等产品降价出售;三、发布能提供六合彩特码的信息;四、发布能办理各类证件,提供假币、枪支等信息;五、节日期间的祝福短信并需要固定电话或小灵通回复。
另外,有关人士认为,由于短信诈骗案子取证难度大、认定案件较少、案值较低等特点,诈骗短信已经成为一种影响巨大的“垃圾信息”,一些人士呼吁有关部门抓紧治理。而据了解,我国公安部门、信息产业部门、金融部门等正联合酝酿或采取措施,如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手机卡销售实名登记制度等,减少和杜绝短信诈骗案件的发生。
骗术更新时间:06…8…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163164
第514章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节日出行谨防七种骗术
【案例导读】
出门在外,平安第一。节假日出门游玩要注意7种典型骗术……
【案例正文】
随着旅客乘车出行高峰的到来,旅客在火车站受骗的现象骤然增多。检察官提醒广大旅客提高警惕,以免上当受骗:
骗术一,帮助购买车票诈骗。这类骗术多发生在火车站、汽车站。
骗术二,利用易拉罐诈骗。诈骗团伙在列车上配合,由“托儿”用其中的假中奖凭证诈骗钱财。
骗术三,利用外币诈骗。骗子谎称手中有外币,并称家中有急事,急于兑换,骗取旅客财物。
骗术四,以换票为由骗钱。骗子冒充车站工作人员以查验看票为由,用短途票换长途票,然后退票或卖票。
骗术五,假借丢包诈骗。骗子故意丢下财物,由同伙捡拾后,强拉旅客分钱,由同伙冒充失主,查验旅客钱物,骗取旅客财物。
骗术六,偷听电话诈骗。旅客打电话时,骗子在旁边偷听,以掌握旅客的家庭情况等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骗取旅客信任,将旅客带走,伺机盗窃旅客财物。
骗术七,列车上诈骗。先骗取旅客家中电话号码然后由同伙冒充列车工作人员强令旅客关闭手机,他们向受害人家中打电话,冒称医院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意外受伤,需要汇款治疗。
骗术更新时间:06…8…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163164
第515章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在校学生应谨防传销陷阱
【案例导读】
“好工作”的诱惑成为拉在校学生下水的第一“帮凶”。据分析,受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影响,面临毕业压力的大专院校学生求职心切,而传销组织宣扬的“好工作”“高收入”等许诺,使他们很容易丧失抵制诱惑的能力
【案例正文】
临近寒假和春节,山东省工商部门提醒广大在校学生,应谨防非法传销人员以“好工作”等为诱饵骗其落入传销陷阱。
2004年,传销“黑手”频频伸向在校大学生,单是重庆公安机关在渝北、合川等地破获的“欧丽曼”传销地下组织,就有来自河南、湖北、山西、河北等10多个省的2000多名大学生放弃学业,沉迷于传销。而在山东工商部门查处的非法传销案件中,也发现有在校学生卷入其中。
据心理专家分析,由于在校学生社会接触面不广,思想比较单纯,缺乏识别陷阱的能力,而很多人又具有积累社会经验的渴望,传销组织往往迎合他们的这种心理,大肆鼓吹“锻炼人”“轻易赚大钱”,再通过强大的心理攻势和严密的组织(骗术研究网 163164 )控制,慢慢将其“俘虏”,使其落入传销泥潭,最终沦为传销组织者的敛财工具。
山东省工商局副局长王天仁说,非法传销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通过亲戚朋友关系相互拉拢介绍。对于涉世未深的在校学生来说,伴随寒假和春节到来,与朋友聚会或走亲戚的机会增多,一些传销人员就利用这个机会大肆发展下线,而在校学生就成为他们下手的“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