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术案例大全-第13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诈———
前不久,姜先生刚买完新车,就在车市附近被一个小伙子盯上了。那个小伙子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姜先生,请他来到一家不大的汽车装饰店,贴了地胶和太阳膜,还安了防盗锁,又花600元做了“车身封釉美容”。小伙子说,给车封一次釉,几年之内都不用打蜡,车漆保准锃光瓦亮。当时,姜先生以为遇见了“热心人”。
可是,问题很快就出来了。不久,车窗上贴的太阳膜逐渐褪色,后来几乎变成不隔热的透明纸。而车里铺的地胶总散发着一股难闻的味儿,后来他才发现,人家正规店的地胶都是按车型用机器轧好,再铺进车里,而他车里的地胶是用劣制胶粘的。那封了釉的车漆当时挺亮,没过多长时间就变乌了。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汽车用品市场出现的“三诈”已成为消费者的大敌。
价格欺诈
两年多前;何先生在北京城南一家汽车专卖店购买了一辆国产轿车。按厂家指定,何先生凭“优惠”价格,花了4000余元给爱车贴了车膜,铺了地胶、地垫,安了中控锁、防盗器,还送了他一个车掸子和一小瓶车用香水。何先生当时心里美滋滋的,以为占了便宜。谁知,中控锁不到3个月就把何先生锁车里了,防盗器经常像疯了似地乱叫,地垫铺了一年就裂开了大口子,车膜也卷了边。后来,他的一位懂装饰的朋友告诉他,他装修的这点玩意儿,撑死了也就2000元,他听后大吃一惊。
黄先生比何先生还倒霉,去年买的车,花2200元加装了电动窗。才用了半年,电动窗的电机就坏了好几次。最倒霉的是,今年春节(骗术研究网 163164 )他和家人到京郊一家休闲农庄玩,回来时,电动窗“哐啷”一下掉下来了。当时,室外温度零下十几度,全家人顶着刺骨寒风回到家,结果全家人都冻感冒了。阴历初八一上班,他直奔东郊双井汽车装饰店;可是该店已转租了,开店的已无下落。
近来,有消费者向消协反映,说在北京的几个汽配城内发现了价格昂贵的国外品牌扬声器,后经查是假冒的。为此,资深汽车音响专家认为,中国汽车音响市场的迅速发展;国际著名产品的国产化催生了这些国内的汽车音响产品冒充国外产品的现象。
据介绍,有的国际知名品牌不在中国销售,但他们会在一些杂志上做广告宣传,这样就会有不法厂商拿着这个品牌的广告“挂羊头卖狗肉”销售自己经销的产品。如某种欧洲名牌汽车音响在国内不做销售,但在国内的市场到处可见,利润能达到3倍以上,最贵的达到5万多元。
有关人士说,有些小件汽车用品也是不能忽视的,如汽车头枕,市场上一个卖10元钱、实际成本可能只有1元钱,9倍的暴利。全国每年需要汽车头枕大约100万个,就是1000万元。一个小头枕,黑心制造商、经销商就坑走了消费者好几百万元。
质量欺诈
最近,广州汽车配件及用品协会对市内一些汽配城进行调查发现,96%的汽车用品都是作坊式生产,不少产品质量和宣传差别大,假冒伪劣汽车用品占很大比重,尤其是汽车上光蜡、汽车香水、地胶等问题严重。
目前,北京消费者普遍认为,汽车用品市场存在质量欺诈行为,产品真假难辨。比如汽车座套,产品表面看起来差不多,质量却是参差不齐;普通消费者很难看出其中奥秘。用一段时间问题就出来了,当时都说是沙发布,实际净是化纤的,静电很厉害。北京市西城综合治理办抽查区内汽车用品市场发现,70%以上产品存在价格高、质量差的问题。
北京质检部门的热线最近接到关于汽车配件及用品的投诉有194件,占投诉总量的28%。反映问题较多的是轮胎、玻璃、电瓶、空调系统等,主要的质量问题多是怀疑购买的配件是假冒产品,通常才使用几天就出现严重质量问题。关于汽车轮胎的投诉和咨询有64件;占配件的33%,多是反映轮胎出现裂纹、起鼓包和突然爆胎。
服务欺诈
王小姐最近到北京西郊洗车房洗车时,洗车工说她的车有一个门把手上的塑料件坏了,说要换就要换一套。王小姐对洗车房能修车半信半疑,但还是花了200元换了一套。没想到,第二天门把手就坏了。她到一家比较正规的汽修厂去问价,人家说这种把手最多20元。王小姐的家距离该洗车房好几十公里,只好自认倒霉。汽车用品服务过程中,不讲诚信(骗术研究网 163164 )的服务欺诈情况时有发生。主要问题是:无证经营、技术低劣、维修中使用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弄虚作假宰客等不道德行为。虽然汽车维修质量纠纷不在《产品质量法》调整范围,但在汽车维修过程中使用的汽车配件质量问题则属于产品质量法管理范围。最近,质监局接到关于汽车维修纠纷的咨询多达165件。
目前,北京共有一类维修厂家近百家,有一定规模的不足千家,而那些没有执业资格,打着修车卖汽车用品旗号的路边小店却数不胜数。由于汽车配件及用品没有明确的收费细目指标,以致不同的维修厂商在费用的收取上相差悬殊,特约维修厂往往比非特约厂收费成倍增长。因此,路边店照样开张,汽车配件这一环节正是一些不良汽修店售假、宰客的重要手段。只图价格实惠,但被装了伪劣配件的汽车,安全则成了大问题。所以,在整顿汽配及用品市场的同时必须加强对汽车修理行业的整顿。在调查中,大多数被调查者都有经销商缺乏行业自律给自己带来了利益损害的经历。
据业内人士介绍,不同档次、不同品质的汽车装饰用品,价格相差很大,有些产品甚至存在严重的环保指数不达标等质量问题。由于大部分车主对这些产品都是初次接触,搞不懂其中底细,很难把握质量和价格,所以经常受骗上当。
骗术更新时间:06…8…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163164
第314章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警惕不法商家捣鬼副厂件
【案例导读】
王先生的进口原装帕萨特换了小厂生产的代用配件(俗称副厂件)后,开了不到500公里车内就四处漏油——按王先生的话说,简直就像“七窍出血”……
【案例正文】
王先生的进口原装帕萨特换了小厂生产的代用配件(俗称副厂件)后,开了不到500公里车内就四处漏油——按王先生的话说,简直就像“七窍出血”。店家却一直以种种理由拖延,不给他解决问题。
3月5日,王先生在天津河西区解放南路汽车配件城一家尼桑配件专卖店买了一些配件,其中包括一个450元的大修包。没想到,装上后,上路才四五天,只跑了500公里就坏了。车子趴窝在外地,无奈之下,王先生不得不花300元拖车费,将车拖回天津。
王先生量了量曲轴后油封,发现该配件外径根本没达到标准尺寸150毫米,这种不合规格的配件装在车上怎么会不漏油呢!虽说是副厂件,可也不能假冒伪劣啊。一气之下,王先生打电话投诉。
记者随王先生一同前往那家尼桑配件专卖店。50岁左右的店主李先生开始说:可能是修理厂安装的不对,修理工技术达不到水准。配件是北京商家供的货,质量保证没问题,如果不信你可以开车到北京去,让那边亲自给安装。王先生说:他换配件(骗术研究网 163164 )的那家修理厂是一家专业修理厂,他常年在那儿维修保养车辆,不可能连个大修包也安装不好。而且汽车四处漏油,怎么可能开到北京去!
姓李的店主又说:王先生买的这个大修包是副厂件,才450元,正厂生产的要1200多元,价钱不一样,质量肯定不一样。记者追问:“副厂件也不应当是次品吧?”姓李的店主推托说这些事只能问北京的商家了,不肯正面回答。
由于王先生当初没有索要正式发票,手中只有一张店家的供货清单。向有关部门投诉、索赔都遇到了困难。他希望提醒其他车友,以后买副厂件一定要小心,特别要注意索要正式发票。
骗术更新时间:06…8…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163164
第315章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案例分析一差价还是保险费
【案例导读】
某消费者在经销商处交付定金(附收据),以商定价格购车。银行贷款到位后,消费者提车时经销商称该车已涨价,消费者须补交差额款3200元。那么消费者应不应交呢?
【案例正文】
消费者投诉的问题:某消费者在经销商处交付定金(附收据),以商定价格购车。银行贷款到位后,消费者提车时经销商称该车已涨价,消费者须补交差额款3200元,消费者无奈之下补交了款项(附收据)。事后消费者认为经销商不讲信用,多次与其交涉,无果。消费者投诉到本中心,希望经销商能退回补收的车款。
企业回复:经销商称,向消费者收取的是保险费,总额应是3600元,消费者交了3200元,尚欠400元,因此没有给消费者保单,经销商没有多收取其它费用。双方所述事实不符。
处理结果:消费者后将发票和资料转给企业,最终经销商将差价款退还用户。
律师意见:消费者与经销商在交付定金时已经就汽车的价格达成了一致协议,应该视为双方的汽车买卖合同成立;双方当事人必须按照合同(骗术研究网 163164 )的约定去履行义务。当一方提出变更合同内容时必须经过双方协商一致,在双方同意的情况下才可以变更合同。如果一方不同意,另一方强制变更合同就是违约行为。本案中经销商没有经过消费者同意就单方面提高汽车价格,应该属于违约行为,经销商应承担相应违约责任。同时,经销商先以低价诱使消费者购买汽车后又提高价格,我认为经销商主观上还存在欺诈消费者的故意。
中心点评:消费者在与经销商打交道时,经常处于弱势。如没有确切的凭据,便只能以经销商的说法为准。在本案例中,消费者保留的收据对问题的合理解决起到了关键作用。在购车、修车过程中,消费者应及时索要收据并完整保存,以便在发生问题时有据可依,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企业也不能偏听偏信经销商的说法,最好和消费者保持沟通,直接听取消费者的意见,才利于查明事实真相。退一步说,选择和规范好经销商,做好汽车的售后服务,本身也是企业营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骗术更新时间:06…8…3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163164
第316章
双击滚屏 单击停止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案例分析二面对消费者解决问题
【案例导读】
某消费者在购买新车不到一个月后发现车门上有一尺半左右的裂纹,维修中心认定,车门是出厂后受损并重新喷漆,责任不在厂家,事实是怎么回事呢?……
【案例正文】
消费者投诉的问题:某消费者在购买新车不到一个月后发现车门上有一尺半左右的裂纹,维修中心认定,车门是出厂后受损并重新喷漆,责任不在厂家。消费者认为购车办理手续时留下的照片显示购车时车门就有明显的喷漆色差,因此损伤应由经销商负责。消费者认为,车门有损伤,而又无法确定车的其它部件是否也有损伤,因此要求换新车,经销商拒绝并称“只能修,不能换”。
企业回复:厂家声明经销商应当对此事负全责,并在反馈给投诉中心的意见中称:经销商与用户协商时,提出两条解决意见:1、更换中滑门并赔偿用户2000元;2、退车。但用户不同意,要求高额赔偿,因此双方无法达成一致。
处理结果:消费者向投诉中心反映,经销商并未向他提出可以退车,因此此事尚无法解决。
律师意见:按照《消法》和《产品质量法》的相关规定,厂家和经销商不得对产品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现有照片证明消费者购车时该车就存在(骗术研究网 163164 )质量问题,经销商是将有问题的车以次充好卖给消费者。违反了以上法律的规定。同时我认为,经销商明知汽车有质量问题,还当新车出售给消费者,主观上存在着欺骗消费者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中心点评:良好的信用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本着真诚的态度,一切对消费者负责,出现问题后积极协商并合理解决,才有可能构筑与消